holst.jpg

古典樂中,大多數的題材都取自生活中的人事或景物。

偶然間,發現竟有作曲家罕見地以外太空為主題寫成的作品...


 

現代樂派的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Gustav Holst) 在1914~1916年創作了一部以太陽系7大行星為主軸的管絃樂組曲。作品中,使用龐大的管絃樂團來營造宇宙浩瀚無邊的意象,亦加入少見的低音長笛、低音雙簧管、管風琴及人聲,營造了非常豐富的聲響。此樂曲被視為大型管絃樂的代表作之一。其所開創的寬廣恢弘氣勢,影響了日後眾多電影的配樂創作,如神鬼戰士(Gladiator)、空中監獄(Con Air)、星際大戰 (Star Wars)等,因此也被譽為科幻電影配樂的先驅。

 

作品簡介

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在中年面臨事業危機時,透過友人Clifford Bax認識印度占星學,啟發了他創作這部作品的靈感。《行星組曲》(The Planet Suite op.32) 共有7個樂曲,以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七顆行星為標題。唯獨地球及當時尚未發現的冥王星未出現在作品之中。
 
儘管此作品的各樂章皆以星球命名,卻是部以占星學(Astrology)而非天文學(Astronomy)為觀點出發的作品。這也或許解釋了地球未收錄在樂曲中的原因。

有趣的是,樂曲標題的星球名稱也是羅馬神話中眾神的名字。因此也常讓人把樂章與對應的眾神特質做聯想。但作者在1920年公演時曾對此作品有過以下的解讀:「這部組曲的創作動機自諸行星在星占學上的意義。但它們並不是標題音樂,與古典神話中相同稱號的神也毫無聯繫。倘若一定要加以說明的話,廣義地解釋每首樂曲的副標題就足已說明問題了。比如,木星具有一般意義的歡樂,同時也表現與宗教或人民節日有關的歡樂。又如土星不僅象徵著肉體的衰老,也標誌著成熟和理想的實現。至於水星,那是智慧的象徵。」

不過仔細研究印度占星學(Vedic Astrology)與羅馬神話的關連,發覺兩者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火星(Mars)都代表戰神,有著焦躁的脾氣;金星(Venus)都是愛情、藝術的守護神;木星(Jupiter)都有
幸運之神的意涵。

 此作品亦受到許多當代音樂家的啟蒙,如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的火鳥(The Firebird)、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的12音列(twelve-tone system)、及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早期的作品,在作品上使用了大量的不協和音響,前衛創新的作曲方式,讓聽眾為之驚嘆。

這部意象濃厚的樂曲為霍爾斯特在人生低潮所創作的作品,在面臨經濟困頓及作品的乏人問津,從占星學中得到的啟發讓他得以更宏觀地看待世事。
《行星組曲》中,星球的排列順序有如人的生命歷程,從青壯到年老,莽撞急躁到沉穩豁達。霍爾斯特利用這部作品來檢視自己的一生。也或許在更瞭解自己之後,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霍爾斯特在樂聲中找到了答案,也因此讓他聲名大噪。然對於成功,他卻感到焦慮不安。除了謝絕提供公開親筆簽名,也不再創作與《行星組曲》風格類似的作品。這段對於不惑之年的生命感悟所寫的插曲,竟意外成為舉世鉅作,對低調的霍爾斯特來說,或許真是個美麗的負擔吧!


《行星組曲》(The Planet Suite op.32)

火星—戰爭之神(Mars - The Bringer of War)
以絃樂和管樂營造的緊張及蠻橫氣氛,如行軍般咄咄逼人的打擊聲,為整部作品揭開序幕。
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對戰爭的預言讓此作品多了點神秘色彩。

此樂章為眾多電影配樂選錄模仿的對象,閉上眼睛聆聽還真有如觀看科幻電影的錯覺!


金星—和平之神(Venus - The Bringer of Peace)
戰爭後一切歸於平靜,和平之神維納斯輕撫大地,樂曲呈現恬靜祥和。
以小提琴、豎琴及鋼片琴營造靜謐氣氛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水星—飛行信使(Mercury - The Winged Messenger
明亮輕快的節奏,略帶俏皮的旋律展現了信使機伶的特質。
乘著翅膀的信使恣意地翱翔在天際,穿梭於家戶,為人們捎來福音與歡樂。


木星—快樂之神(Jupiter - The Bringer of Jollity)

為本作品中氣勢最恢弘及最富變化的一曲,由法國號擔任主角,整曲洋溢著歡樂的氣氛。這也是組曲中最為世人耳熟能詳的樂章。整曲結構縝密,由嬉戲的快板到莊嚴的行板,再回到開始的速度,接續著莊嚴的慢板到曲終的急板。歡樂、熱情、宏偉各種主題,在這八分鐘的樂曲中,完美地串聯在一起。Holst後來把它改編成英國愛國讚歌"I Vow For Thee, My Country" (我宣示為祖國效忠);莎拉布萊曼於2007年發行的"Running"一曲中亦節錄了部份旋律,古典與搖滾元素的結合頗讓人為之ㄧ亮!


土星—老年之神(Saturn - The Bringer of Old)
在歡樂緊湊的快板後,樂曲轉為輕柔緩慢的行板。延遲單調的琴聲有如老人內心及外在的寫照,流露出對於歲月消逝的無奈及
懷舊的悵惘。在後半段激昂的銅管樂器,帶出對於死亡的恐懼或晚年智慧的成熟及理想的體現。

本樂曲為作品中最能表現霍爾斯特中年心境的章節。


天王星—魔術之神(Uranus - The Magician)

樂曲一開始,緊張的銅管聲帶出了一個新主題。在此樂章霍爾斯特欲表現人在實現理想的霎那又掉進悲慘孤寂的深淵,宛如命運的作弄。他塑造了一位魔術師,把詼諧的音符化為怪誕的咒語;
出其不意的突強節奏,在他的巧手之下,成為黑暗中最璀璨的火花。樂曲中以難以捉摸的調性、詭譎的音色,成功營造了撲朔迷離的魔幻感,為整部作品的精采樂段之ㄧ。



海王星—神秘之神(Neptune - The Mystic)
在最後一個樂章,霍爾斯特試圖勾勒當時人類尚未發現的海王星。樂曲一開始,宇宙神秘莫測的景象在緩緩的長笛聲中渲染開來,海王星位於太陽系偏遠的角落,隔著薄紗,讓人難以窺探其全貌。隨即,豎琴及鋼片琴的加入將樂曲帶入一層虛幻飄緲的境界。霍爾斯特在本樂章欲表現人在脫離肉體後精神昇華的超越灑脫,及對於新世界的無限探索。生命的循環在一片悠然飄緲的女聲中畫下句點。



Jupiter - The Planet Suite
請注意聽3:07後的片段

 

 

 

Sarah Brightman - Running




參考文獻

行星組曲--百度百科

Gustav Holst (1873-1934) - The Planet

Holst, the Planet (by Richard Greene)

9 Planets in Vedic Astrology and Indian Horoscopes

Astrology and Modernism in  "The Plane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mine19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