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台灣五大豪門之ㄧ辜顯榮的故居, 以中西式混搭而成的建築。
走進宅院,果真感受到舊日豪門的氣派。
前院是巴洛克式建築 "洋樓"(100年歷史),後院為閩南式建築"古風樓"(200年歷史)。庭園造景有常見的迴廊及涼亭,與板橋林家花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走在這宅院裡,建築物上佈滿著歷史的痕跡,隔著一道牆,裡外宛若兩個不同的世界。
文物館內主要收藏前清至民國初年,昔日的食衣住行的民俗器物
約6千多件,如服裝、 眼鏡、傢俱、食器、甚至舊時的麻將皆有收藏。
舊時的器物多半取材自大自然,然而手工之細膩卻也令人大開眼界。
也許是顯貴人家,使用的器具及材質都特別講究,連宴客的銀湯匙上也有壓花。
前院和後院的風格大相逕庭,前院展示的多為辜家早期所使用的傢俱,後院則以台灣傳統農業社會的器具為主。如農具、耕具等。
這次到訪也發現不少外國觀光客,也確實,這棟帶有異國情調的中式建築應會滿足他們對於中國文化的好奇。
近一年來,連續走訪了許多古蹟,如紅毛城、板橋林家花園,到今天的鹿港民俗文物館,每一座建築都見證了不同的歷史,並且在不同的時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這棟氣派的建築下,我彷彿又看見辜家早年輝煌的一面。
比較了辜家舊院和林家花園,在建築風格的差別,辜宅融合了較多西方的元素,林家花園則是很傳統的中國園林建築,保有非常細緻的雕樑畫棟及景觀造景(如假山),且建築本身的象徵性濃厚(如屋簷上雕飾的意涵)。空間設計上,辜宅較開放式,林家花園則較封閉,各房宅院由圍牆隔開,自成一個密閉空間,很明顯的感受到中國傳統家族輩分的劃分。不過相對於林家的華麗庭園,辜家簡潔的大院反而給人一種親切感。
也許就是那濃厚的台灣味吧!
anyway, 感謝辜家捐出這棟房子,我們才能對舊時的台灣建築有更深刻的了解~
官方網站 : http://www.lukangarts.org.tw/
巴洛克式設計的樑柱
散步的狗兒
蓮花
池畔
酒甕與水缸
大紅燈籠
燈籠是中國文化的特有產物,在這中國新年,紅燈籠又讓過年味增添不少。
點了燈的燈籠 ,掛在走廊上特別顯眼, 讓我想到電影 "大紅燈籠高高掛"裡通紅長廊的景象。
夜裡的宅院應是另一種氣氛吧!
後院一角
磚瓦堆砌的一角,留有修補屋頂的零件。
紅色的陶器傳達了很濃厚的古早味
通往後院的樓梯